Leave Your Message
豬病專題:豬圓環病毒病

產業解決方案

豬病專題:豬圓環病毒病

2025年2月15日

病原:
豬圓環病毒(PCV)是已知最小的動物病毒,分為兩种血清型:PCV1和PCV2。 PCV1 不致病,而 PCV2 具有致病性,是斷奶後多重系統衰竭症候群 (PMWS) 的主要病原體。然而,PMWS 通常與其他病原體(如 PPV、PRRSV 和 PRV)共同感染。 PCV2 也與豬皮膚炎和腎病症候群 (PDNS)、母豬生殖障礙、腸炎、肺炎和小豬先天性震顫有關。

流行病學:
PMWS 是第一種被確認的 PCV2 引起的疾病,主要影響 5-16 週齡豬,其中 6-8 週齡豬的發生率最高,哺乳豬很少發病。症狀通常在斷奶後 2-7 天出現。急性疫情的死亡率可高達 10%,倖存者也會發展不良。由於繼發性感染,死亡率可能超過25%。

PCV2 傳染性極強,可經由鼻腔分泌物、糞便、口腔或呼吸道傳播。懷孕母豬可以透過胎盤將病毒垂直傳染給仔豬。實驗感染表明,同居豬之間的傳播率為 100%,證實了水平傳播。病毒也透過受污染的衣物、設備和精液傳播。

臨床症狀:

  1. 斷奶後多重系統衰竭症候群(PMWS):
    • 常見於5-12週齡的豬。
    • 發生率:5-30%;死亡率:5-40%。
    • 病情進展緩慢,持續 12-18 個月。
    • 症狀包括漸進性呼吸窘迫、虛弱、體重減輕、體重減輕、生長遲緩、黃疸、貧血、腹瀉、淋巴結腫大和高死亡率。倖存者往往發育不良。
  2. 豬皮炎和腎病症候群(PDNS):
    • 發生於8~18週齡豬,發生率0.15~2%(嚴重病例可達7%)。
    • 症狀包括紅色或紫色斑點,融合成後軀、四肢和腹部的帶狀或斑塊,最終蔓延至背部和耳朵。
    • 輕症可自行痊癒,重症可出現發燒、食慾不振、跛行、水腫等症狀,並在數日或數週內死亡。
  3. PCV2相關間質性肺炎:
    • 常見於6-14週齡的保育豬和育肥豬。
    • 發生率:2-30%;死亡率:2-10%。
    • 肺部呈現瀰漫性塌陷、有彈性且斑駁的灰紅色或灰棕色。
  4. PCV2相關生殖障礙:
    • 包括返情率、流產率、死產率、木乃伊胎率和弱仔率增加。
  5. PCV2相關先天性震顫(CT):
    • 仔豬出生後出現震顫,與 PCV2 有關。
    • 新生兒死亡率增加。

豬圓環病毒病(1).png   豬圓環病毒病(2).png

死後病變:
感染豬隻表現出消瘦、貧血、皮膚蒼白、黃疸(佔疑似PMWS病例的20%)、淋巴結腫大(正常大小的3-4倍)、肺有橡膠樣變性並伴有灰褐色炎症、肝臟變暗並伴有小葉間纖維化、腎臟水腫(大小可達正常大小的5倍)並有輕度壞死後。胰臟、小腸和結腸常出現腫大和壞死。

組織病理學變化:
廣泛的病變包括肺部的多灶性或瀰漫性間質性肺炎、肝臟中的肝細胞壞死、腎臟中的多灶性間質性腎炎、心臟中的心肌炎以及淋巴結、脾臟、扁桃體和胸腺中的肉芽腫性發炎。淋巴球耗竭是PMWS的標誌。

預防和治療:

  1. 使用替米考星、泰樂菌素、氟苯尼考、頭孢菌素或磺胺類抗生素來減少繼發性感染。使用利尿劑和腎臟恢復劑支持腎功能。
  2. 透過肌肉注射給予黃耆多醣注射液和維生素B1、B12和C,或在水或飼料中提供Javita或Amino-Gold等補充劑。
  3. 使用抗病毒劑,如乾擾素、白血球衍生的細胞激素、免疫球蛋白或轉移因子,結合植物抗病毒萃取物,以改善療效。
  4. 定期消毒羅西塞德消滅病原體,防止病毒傳播,維護生物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