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ave Your Message
池塘常見魚病及防治: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治
產業解決方案

池塘常見魚病及防治: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治

2024年7月11日
常見的魚病大致可分為病毒病、細菌病、真菌病、寄生蟲病等。魚病的診治應嚴格遵守醫囑,嚴格依照醫囑用藥,不得隨意增減。
常見的病毒性疾病有草魚出血病、鯽魚造血器官壞死病、鯉魚皰疹病毒性皮膚炎、鯉魚春季病毒血症、傳染性胰臟壞死病、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病、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症等。
1.草魚出血病
草魚出血病主要由草魚呼腸孤病毒引起。此病在水質不佳時會加重,在長期低氧條件下最為嚴重。防治方法包括池塘消毒、放養前藥浴、人工免疫、藥物治療、水體消毒、清除水中的病毒病原體。
水產池底質改良與消毒主要包括清除過多沉積物、改善池塘養殖環境、使用生石灰、漂白粉等消毒。
放養前藥浴可用2%~3%食鹽浸浴5~10分鐘或用10ppm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溶液浸浴6~8分鐘,或用60mg/L聚乙烯吡咯烷酮碘(PVP-I)浸浴約25分鐘。
人工免疫的重點是對幼苗進行嚴格的檢疫,以防止病毒傳播。
藥物治療可以採用硫酸銅。可以將濃度為0.7毫克/公升的硫酸銅施用於整個池塘,每隔一天重複兩次。
水體消毒方法有全池施用生石灰消毒、改善水質,或將硫酸氫鉀絡合物溶解後施用進行水體消毒。
為了消滅水中的病毒病原體,可以噴灑碘製劑。對於患有草魚出血病的池塘,可以每隔一天噴灑2-3次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或季銨碘複合物(每立方水體0.3-0.5毫升)。
2.鯽魚造血器官壞死病
鯽魚造血器官壞死病是由錦鯉皰疹病毒Ⅱ型引起的。防治方法包括:
(1)定期對養殖場的親魚進行檢疫,防止繁殖帶毒親魚。購買鯽魚苗時,請務必進行檢驗或詢問苗源的發病史,避免購買帶毒的苗種。
(2)利用光合細菌、芽孢桿菌、反硝化細菌等微生物製劑,配合基質改良劑,有效維持養殖水環境的穩定。同時,保持足夠的水深,確保較高的水體透明度,增加水體的自循環和外循環,有助於維持水環境的穩定性。
3.鯉魚皰疹病毒性皮膚炎
鯉魚皰疹病毒性皮膚炎是另一種由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。預防和控制措施包括:
(1)加強綜合防治,嚴格檢疫制度。隔離病魚,避免用作親魚。
(2)對魚池進行徹底的池塘消毒,用生石灰對魚塘進行消毒,對有病魚或病原體的水域也應徹底處理消毒,最好避免將其用作水源。
(3)水質改善,可用生石灰調節池塘水pH值,使其維持在8以上。可採用全池施用二溴化物或溴化物進行水體消毒。也可全池施用聚維酮碘、複合碘溶液、10%聚維酮碘溶液或10%聚維酮碘粉劑,均能達到水體消毒的效果。
4. 鯉魚春季病毒血症
鯉魚春季病毒血症是由春季病毒血症病毒(SVCV)引起的,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。預防方法包括交替使用生石灰或漂白劑進行全池消毒、使用含氯消毒劑,或使用聚維酮碘和季銨鹽等有效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,以預防疫情爆發。
5.感染性胰臟壞死
傳染性胰臟壞死病是由傳染性胰臟壞死病毒引起的,主要影響冷水魚。早期治療包括每天每公斤魚體重餵食1.64-1.91克聚維酮碘溶液(以10%有效碘計算),持續10-15天。
6.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
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病是由傳染性造血組織壞死病毒引起的,也主要影響冷水魚。預防措施包括對水產養殖設施和工具進行嚴格消毒。魚卵應在17-20°C下孵化,並以50毫克/公升聚乙烯吡咯烷酮碘(PVP-I,含1%有效碘)清洗15分鐘。當pH值為鹼性時,可將濃度提高至60毫克/公升,因為PVP-I在鹼性條件下的功效會降低。
7.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症
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症是由彈狀病毒科的諾維彈狀病毒引起的,這是一種單股RNA病毒。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,因此預防至關重要。在眼狀卵期,將雞蛋浸泡在碘液中15分鐘。在疾病早期,餵食含碘飼料可以降低死亡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