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塘常見魚病及防治:細菌性疾病及其防治
池塘常見魚病及防治:細菌性疾病及其防治
魚類常見的細菌性疾病有細菌性敗血症、細菌性鰓病、細菌性腸炎、赤點病、細菌性爛鰭病、白結節病、白斑症等。
1. 細菌性敗血症 主要由雷尼桿菌、氣單胞菌和弧菌屬引起。預防和治療方法包括:
(1)徹底清理池塘,減少剩餘污泥對氧氣的消耗。
(2)定期更換和添加清水,施用石灰,改善水質和池塘環境,提供必需的鈣元素。
(3)選擇優質魚種和營養均衡的飼料。
(4)定期對魚體、飼料、用具、設施消毒,特別是在疾病高發生季節要用藥物預防,做到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(5)使用含溴消毒劑對水進行消毒,或餵食魚類含碘製劑。
2. 細菌性鰓病 是由柱狀菌引起的。預防措施包括在池塘隔離期間將魚苗浸泡在鹽水中,以盡量減少細菌傳播。如果爆發,建議使用石灰或氯劑(例如三氯異氰尿酸或二氧化氯)對整個池塘進行消毒。
3.細菌性腸炎 是由腸道氣單胞菌引起的。此病常發生於水質惡化、沉積物堆積和有機物含量過高的情況。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含氯藥劑對整個池塘進行消毒,並同時投餵添加氟苯尼考的飼料。
4.紅斑病 病原菌為柱狀黃桿菌 (Flavobacterium columnare),常在放養或捕撈後發生,常與鰓病同時發生。控制措施包括徹底清潔池塘、防止處理過程中魚受傷、在放養期間使用漂白水。此外,也建議根據水質狀況定期對池塘進行全池消毒。
5.細菌性魚鰭腐爛 由柱狀菌引起的水生真菌病,在春季、夏季和秋季較為常見。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含氯藥劑對水進行預防性消毒。
6.白結節病 是黏細菌引起的。疾病管制需要加強飼養管理,確保充足的飼料和良好的環境,並定期使用含氯藥劑或石灰對整個池塘進行消毒。
7.白斑病 是由屈撓桿菌屬和噬纖維菌屬引起的。預防措施包括保持水質清潔、提供充足的天然飼料,以及使用三氯異氰尿酸、漂白水或訶子萃取物定期消毒整個池塘。
這些措施有助於有效控制水產養殖池塘的細菌性疾病,確保魚類族群更健康,池塘環境改善。